2020年以来,玉林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准确定位,以“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为主基调,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房地产市场发展较为平稳。
一、2020年1-11月房地产市场的基本情况
1-11月全市房地产市场呈现房地产开发投资、新开工面积、施工面积略加增大、销售面积略有下降的发展态势。具体表现为:
(一)开发投资增幅略有上涨,施工进度加快。
1.总体投资情况。1-11月,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16.3亿元(该数据未包含保障性住房),全区排第4,比增13.13%,比上年同期回落8.92个百分点。
2.各县(市、区)投资排名。各县(市、区)投资排名,玉州区完成投资82.61亿元,比增9.9%;北流市完成投资76亿元,比增13.44%;玉东新区63.88亿元,比增18.64%;博白县31.55亿元,比增10.23%;容县28.21亿元,比增2.44%;陆川县25.8亿元,比增26.23%;兴业县6.13亿元,比降0.86%;福绵2.11亿元,比增167.39%。
3.施工建设态势略有上涨。1-11月,全市商品房施工面积2393.37万m2,比增8.47%,比上年同期下降3.8个百分点(其中商品房新开工面积654.6万m2,比增0.28%)。全市商品房竣工面积93.1万m2,比降63.32%。
(二)商品房供应充足,销售疲软。
1.批准预售和合同备案情况。1-11月,全市新建商品房审批发放了417宗预售证,批准预售面积708.67万m2,比增9.06%(其中新建商品住房批准预售面积553.44万m2,比降5.69%);全市新建商品房办理网签合同备案488.66万m2(其中11月份备案面积47.16万m2,比增19.29%)。供求比例为1.5:1。
2.销售情况。全市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528.99万m2,全区排名第4,比降2.2%。其中11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为50.59万m2,比降37.9%。
3.销售排名。各县(市、区)销售面积排名,玉州区133.52万m2,比降22.55%;玉东新区117.41万m2,比增26.84%;北流市89.33万m2,比降4.86%;容县70.97万m2,比降5.16%;博白县49.02万m2,比增5.85%;陆川县47.28万m2,比增5.62%;兴业县15.32万m2,比增10.74%;福绵区6.13万m2,比增169.4%。
(三)商品房销售价格稳中有降。2020年1-11月全市商品房合同备案的销售均价为5264元/m2,比降0.57%(其中商品住房合同备案销售均价为5161元/m2,比增0.59%)。其中玉林城区商品房销售均价为5571元/m2,比降3.28%,北流市、容县、陆川县、博白县、兴业县均价分别为5376元/m2,4899元/m2,4449元/m2,5285元/m2,4101元/m2。
二、房地产市场监管工作及成效
(一)出台政策,促进产业发展。2020年3月和9月市政府先后出台了《玉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积极应对疫情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的通知》和《补充通知》。我市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的优惠政策,包括支持房地产企业复工复产;实行容缺审批;缓交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3-5月和9-11月实行市本级购买新建商品房契税补贴政策;放宽预售条件和预售资金审批等方面,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把疫情对我市房地产业经济的影响降低,确保实现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据统计截止到11月底玉林城区契税补贴已初审购房户约7036户,财政补贴3295.99万元(其中医护人员532户,财政补贴593.56万元)。
(二)加强服务,坚定发展信心。我局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实行领导跟踪服务,对前15名的房开企业实行领导一对一、点对点的联系帮扶,帮助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坚定企业复工复产、达产达效的信心和决心。
(三)强化监管责任,净化市场环境。全市现有470多家房开企业、230多家房地产经纪机构、15家房地产评估机构,以及250多个在建在售房地产楼盘。我们采取措施,综合施策,保持市场平稳。严格监管,依法治理市场乱象。
(四)创新监管机制,抓好商品房预售监管。建成了玉林市房地产行业诚信系统,率先在全区实施房地产市场信用评价的规范管理。
三、当前房地产市场的存在问题
(一)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目前房地产业发展形势较为严峻。今年楼市成交比较低迷,土地出让受影响,中小房企拿地积极性会下降。施工进度受影响,会有一大批项目交付要延期,部分中小房企现金流进一步吃紧。
(二)全国、全区房地产发展普遍低迷,对玉林市楼市产生直接影响。今年国家继续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全国全区均呈现房地产降温的大趋势;金融系统维护金融秩序、控制信贷风险加大力度;各地都在规范预售管理、严格预售条件。对全国金融信贷政策、预售政策从严从紧的趋势分析,我市房地产市场面临形势比较严峻。
(三)房地产发展大环境艰难。据我市房地产调研收集的情况反映,当前房开企业存在融资放贷难、市政配套难、供电配套难等问题。
(四)房地产市场日常联合监管机制尚未健全,房地产市场秩序有待规范。房地产市场监管涉及土地管理、规划管理、建设管理、资金管理、经营管理、产权办理等多个环节和部门,但目前部门间相互协同的工作机制还不健全,没有形成合力。
(五)房地产开发历史遗留问题多。个别房开企业,重前期建设和销售、轻后期服务和物业管理。少部分企业诚信缺失,造成了建筑安全隐患和购房户权益受损问题,影响社会稳定。
四、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以“三稳”主基调统揽房地产市场。以房地产诚信系统、预售资金监管、物业维修基金归集三项重点工作为抓手,完善房地产监管机制、分析研判机制和风险预警机制。
(二)创新监管思路,强化专项治理。
一是加强新建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严格督促开发企业按规划完成房屋交付和落实好小区的公共设施配套建设。
二是加强资质管理。对未取得资质证书和超越资质等级的企业,坚决不允许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活动。加强合同管理,确保合同条款的公正性和严肃性。
三是增强群众观念,加强房地产监管的宣传教育。鼓励公众广泛参与社会监管,督促各楼盘、各开发企业,采取措施增加房地产市场行为的透明度。采用诚信承诺等多种形式,主动公示楼盘的真实内容,包括规划条件、楼盘缺陷及不利因素,最大限度减少购房纠纷。
(三)以建立诚信系统为重点,完善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房地产监管机制。严查严管房地产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建立失信主体“黑名单”制度,对被依法查处的房地产企业和从业人员名单向社会公开,发布风险提示,并将其有关信息通报土地、税收、金融、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限制其参加土地购置、金融信贷等活动,让失信企业受到惩罚。逐步形成新型的房地产监管机制。
(四)加强统筹协调,完善房地产全过程监管体系。市住建、自然资源、城管监督、市场监管、银监和辖区政府,逐步建立相互协同的执法联动机制,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情况通报及违法违规行为的联合查处和移送机制。着力建立房地产市场风险预警机制,做好风险防控预案,有效应对和防范房地产开发企业违法违规经营导致的房地产市场风险。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